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二孩时代正式开启,给千千万万的大龄夫妇带来二次生育的机会,二孩政策的放开,给国内辅助生殖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大好的机遇;再加上近年来不孕不育发病率的增加,又给辅助生殖市场的发展推了一把力。
由于对辅助生殖技术的不理解,加之不正当的商业化宣传,使得有一些正常夫妇以各种动机要求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他们或者是因为好奇,或者是因为对性别的偏向,或者是期望多胎。无论是何种目的,都是不合适的。这是因为辅助生殖技术在人类开展的时间短,人们对它的危害了解不透彻,而生殖对于人类的素质的影响重大,必须慎重。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没有发现人工授精、常规试管婴儿出生的婴儿与一般出生的婴儿间有差异。尽管不能肯定与精子卵胞浆内注射技术本身有关,但在精子卵胞浆内注射的婴儿中,发生畸形率略高。从理论上讲,辅助生殖技术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性。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用人为的单一精子活性选择,代替了女性生殖道的多种选择;用将精子与卵子直接放到一起培养,代替了体内精子在女性体内的长距离运动选择;用注射器将精子注射到卵细胞内,代替了精子自身穿透卵子,克服卵子外围的限制;用人工配制的液体,控制的环境,代替女性体内天然的液体和环境。这些无疑降低了自然对精子的选择作用,降低了胚胎发育环境,使异常精子受精的可能性增加,对人类的素质不利。也许,试管婴儿中,胚胎子宫内种植率低、流产率高就与这些不利的危险因素有关。
也许人们会说,对人工授精婴儿观察了近50年,对试管婴儿观察了20多年,尚没有发现确切的不利结局,还怕什么?不过请仔细想想,这十几年与人类三百万年的历史相比,与35亿年的生命史相比,简直就是一瞬间,十分短暂。人类遗传背景的变化是长时间后才能有所表现的。
辅助生殖技术对优生不利。正是这个原因,对于不孕不育的夫妇,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可以解决其不能生育、无子女的痛苦,但必须限制应用,必须有适应症,不能给正常人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样做,同时节约了可贵的医疗资源,使资金投到与人民生命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方面。
辅助生殖技术 父亲年龄对子代健康有重要影响
曾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父亲的年龄和其孩子患发展认知或行为问题有很大联系,该研究基于大规模的数据收集。该研究小组发现,一个孩子在出生时,倘若其父亲是45岁,那么这个孩子有3.5倍患自闭症的风险,13倍患多动症的风险,25倍患有双情感障碍问题的可能性,2.5倍有想自杀或药物滥用的危险,其比较对象是其孩子出生时,父亲的年龄是24岁。这些问题多数与父亲的年龄逐步增长有关,同时表明高龄父亲生育的孩子有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