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听说过子宫肌块、子宫内膜异位,却很少知道子宫肌腺是怎么回事的?子宫腔的表面覆盖着层粘膜,叫子宫内膜,而子宫的表面也包裹着层薄膜,称之为浆膜,两层膜之间夹着层厚约两至三厘米的平滑肌,则称做肌层。由于某些原因的影响,子宫内膜侵入肌层,但并未超出子宫之外,这种就称之为子宫肌腺。
子宫肌腺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肌腺病常发生在三十五至五十岁的经产妇女,尤其是多产妇,很多异常者同时合并有子宫肌块,有些异常者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通常认为,正常情况下,子宫肌层有防御能力,可以抵抗子宫内膜的侵入。如果由于多次妊娠、分娩或刮宫造成子宫壁损伤或者由于卵巢功能失调,相关分泌物水平过高,并不断刺激子宫内膜等原因,以致破坏了子宫肌层的防御能力,就会导致内膜向肌层生长,从而促使情况的发生。
子宫内膜在肌层的浸润生长有两种方式,呈弥漫性生长,或是局限于子宫肌壁的某处浸润生长。前者可以使子官呈均匀类变大,质地较硬,但子宫增大通常不超怀孕三个月大小,过大的子宫常合并有子宫肌块;后者则可以使肌细胞高度增生,形成个球状体,称为子宫肌腺肿块。
子宫腺肌的表现
1、痛经是子宫肌腺病的常见情况,常为继发类,伴进行类加剧。月经前或经期中,由于内膜岛充血、水肿及出血,位于致密肌层中的经血潴留小囊腔内压力剧增,刺激周围平滑肌,使之产生痉挛类收缩,因而引起腹痛。
2、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变多与经期延长。经量变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子宫变大、子宫内膜面积也相应变大;另方面是子宫内膜的浸润与纤维肌束的增生,干扰了子宫肌层的正常收缩止血功能。部分人合并有子宫肌块或功能类子宫出血,也可表现为经量变多与经期延长。少数人还可出现月经前后的生殖道点滴出血,可能因肌层中的囊腔与宫腔相通,囊腔中潴留的经血漏出可致,或因伴有子宫内膜息肉之故。
治子宫腺肌病的方法
一、非手术去治对年轻异常者或近绝经期的妇女,若情况轻可进行。通常选用能降低体内相关分泌物水平的方剂,其用法同子宫内膜异位。由于子宫腺肌的异位内膜对相关分泌物缺乏反应,故对该异常没有作用,甚至可使情况加重,故通常不采用。
二、手术去治子宫肌腺的人,像是情况较重,应行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五十岁以上或已绝经者,可同时切除双侧卵巢。若异常较局限,且向浆膜面突出,年轻异常者要求生育时,也可酌情行局部异常部位切除。但因异常部位边缘不清,常不能将其切净,以致之后可能会又出现。